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第三身 (麥浚龍 / 何韻詩2007年作品)

第三身 (麥浚龍 / 何韻詩2007年作品)

作曲:王雙駿
填詞:黃偉文
編曲:王雙駿
監製:王雙駿

麥:很複雜 竟多了個她
何:是人類與惡魔之間 緩衝帶吧
麥:這曖昧 是人性 平日卻隱了形吧
何:神魔到齊 沒法解決問題 就要請我落場吧
(麥:在等機會 為兩邊都打氣 讓我不知所措吧)

* 合:由一個加上一個 突然又多一個
一唱一答 尚有一和
如超我本我真我 立場上有分別
開會(選舉)將會亂更多
如一個一個一個 突然又多幾個
三個真我 又再分裂
如果任由 白與黑再混和
深淺灰有萬隻麼
(新分身註定更多)*

麥:黑加白 衍生這個她
何:並無事幹 性質簡單如黑與白
麥:她出現 是提我 無絕對的聖人吧
何:何解你們 自信得你二人 善惡間有別人吧
(麥:或者魔道 尚有一點感性 就似她般中性吧)

Repeat *

何:第三身不對事但對心 生於多變大氣氛
成魔 成仁 也許交替做更吸引

Repeat *

-----------------------------------

黃偉文,沒有表達不到的東西,而且往往會用一個很出人意表的方法去表達。「第三身」這首歌,是其中一首。

人有善惡兩面,這是肯定的。任何人遭遇不同的事件時,都會運用自身的道德觀點去應付。有些人會做好事,「好事」的意思是,姑且歸納為,被社會上大部份人覺得是「好」的事。如果你經常抱著會做「好事」的心態,用這首歌作分類,你會被定型為「人類」、「神」、「超我」、「白」、「善」。

當然,有些人會做壞事,「壞事」的意思是,剛剛相反,即被社會上大部份人覺得是「壞」的事。如果你經常抱著會做「壞事」的心態,用這首歌作分類,你便會被定型為「惡魔」、「本我」、「黑」、「惡」。

可是,顏色也有黑白灰,所有事情都會有灰色地帶。善惡間一定存有第三種觀念,不太黑也不太白,不太善也不太惡。換上另一種講法,存有「善念」而經常做「好事」的人,也會在某些情況下顯露「惡」的一面;存有「惡念」而經常做「壞事」的人,也會在特別的情況下顯露「善」的一面。

我又將事情複雜化。簡單來講,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天使與魔鬼,當每次要決擇的時候,天使與魔鬼也會出現,左右你的決定。但實情是,做事不會只得「做」和「不做」,一定會有中間位。這首歌將其稱為「第三身」。

整首歌的佈局,麥浚龍是主人公,何韻詩就是「第三身」。麥浚龍覺得,每次要作出決定的時候,除了天使與魔鬼之外,「第三身」也會出現,給他「第三選擇」。他認為,「第三身」經常「為兩邊都打氣 讓我不知所措吧」,令事情更加複雜化,更難作出決定。但實情是,「第三身」對主人公很重要,她是「性質簡單如黑與白」,不要想得太複雜,多一個更好的選擇不是更好嗎?

當然,副歌中曾經有些變數。「由一個加上一個 突然又多一個 一唱一答 尚有一和」,很明顯,一唱是「天使」,一答是「魔鬼」,一和是「第三身」,但「如一個一個一個 突然又多幾個 三個真我 又再分裂 如果任由 白與黑再混和 深淺灰有萬隻麼」,意思是,「第三身」可能不只得一個,可能有成千上萬。灰色也有深淺色,如果混和一起的時候,將會衍生更多的灰色,永無止境。當你要做決定的時候,只會更加困難。

筆者覺得,「第三身」的角色一定要有,而且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一定會有。「第三身不對事但對心 生於多變大氣氛」,「第三身」是主觀的,每個人不可以每次只以固有的原則和觀念去做事,要隨著不同的情況去改變,「成魔 成仁 也許交替做更吸引」,好人偶然做一些稍為壞的事,壞人偶然做一些稍為好的事,並不是大事。

其實,要定義「善」與「惡」,已經有一定困難,何謂善何謂惡,由何人去定義,也沒有肯定的答案。筆者認為,「第三身」確切是「緩衝帶」,給雙方面一個喘息的機會,每個人一定要有。

Wyman在處理這話題上,用了一個很特別的方法。因為這是合唱歌,他利用了主人公和「第三身」的對答,解釋「第三身」的實用性及重要性,將一個簡單的話題,未至於變得太複雜,但可令其更加形象化及清晰化,並豐富了此話題的趣味性。

此歌的妙處,除了歌詞之外,歌手的演繹方法也見細心。麥浚龍的聲線是神秘而模糊的,而何韻詩則清晰而實在。這樣,會令聽者覺得 (至少令筆者自己覺得),「第三身」比起黑白兩面更加實在,天使與魔鬼的混合體,比起單純的天使或魔鬼更有力,對事情有更好的影響。

還有一樣更貼題的,「第三身」是「三拍子」的歌曲,貫徹「三」的主題。好嚴謹啊!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與我常在 (陳奕迅1997年作品)

與我常在 (陳奕迅1997年作品)

作曲:林健華 (Blackbox)
填詞:林夕
編曲:Lorn Leber
監製:Jim Lee

在一起看每齣戲 在一起嘆每口氣
再細嘗 同偕到老的況味
每分鐘也抱緊你 沒有一秒共你別離
還攜手看著生與死

坐著臥著都分享 日日夜夜也為彼此設想
站著望著都分享 就在夢內發掘這真相

* 除非你是我 才可與我常在
一個人 從鏡內發展恩愛
除非你是我 才可晝夜同在
戀不來 從厭倦裡面偷取恨愛 *

在一起與你工作 在一起與你摸索
兩個人 同時佔有的快樂
每分鐘與你揮霍 沒有一秒沒我在旁
還攜手看著天空黑與光

坐著臥著都分享 日日夜夜也為彼此設想
站著望著都分享 就在夢內發掘這真相

Repeat ***

在一起會有多美 在一起也會不美
一個人 同偕到老不靠運氣

-------------------------------

這首歌,令我想起一個笑話 (可悲的笑話)

數年前筆者結婚,在酒樓擺酒。前一個星期,和酒樓部長討論當日酒席的安排。無意中發現了一張清單,是酒樓方面建議新人在擺酒當晚,在現場播放的背景歌曲。我發現其中一首建議歌曲,竟然是「與我常在」。我發呆了……

如果是心水清的歌迷,應該知道,陳奕迅的「與我常在」,並不是一首情歌 (雖然歌名很像),更是一首絕對不適合在婚宴現場播放的歌曲。

其實這並不難解釋他們為何會攪錯,因為基本上,兩段的主歌部分,都是一些很溫馨的字句。「每分鐘也抱緊你 沒有一秒共你別離 還攜手看著生與死」「坐著臥著都分享 日日夜夜也為彼此設想」,通通都是形容情侶間的親密關係,要永遠一起生活,直到永遠,永不分離。事實上,詞人給大家開了一個玩笑。他轉向之快,快得有點離譜,只是單單用了一句︰「就在夢內發掘這真相」,之後的副歌部分,竟表達和主歌完全相反的東西。

究竟副歌講甚麼?「除非你是我 才可與我常在 一個人 從鏡內發展恩愛」,意思是,「與我常在」的人,不會是你,不會是任何人,從來,從來都只有我自己一個。可悲可悲!

一段戀情,從來都沒有肯定。今天的「一生一世」,愛你直到永遠,明天也可以化為虛無。現代人變心之快,不比林夕的轉向慢。就算是結婚數十載的模範夫妻,也可以話離就離。沒有人肯定自己永遠不會變心,實情是,只有自己,才可以肯定與自己一生一世,「同偕到老」。

「在一起會有多美 在一起也會不美 一個人 同偕到老不靠運氣」,如果這句在婚宴上大大聲地播出,結果是,就像傳統廣東人所講,「啋,大吉利是!」

筆者希望,「與我常在」可以為一些受情傷的人療傷,但更加希望的是,不會有人因「與我常在」所表達的道理而害怕愛情,要勇敢的愛下去。

更更希望的是,這首歌永遠在婚宴背景音樂的清單中消失。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Shall We Talk (陳奕迅2001年作品)

Shall We Talk (陳奕迅2001年作品)

作曲:陳輝陽
填詞:林夕
編曲:金培達
監製︰陳輝陽@好好笑

明月光 為何又照地堂
寧願在公園躲藏 不想喝湯
任由目光 留在漫畫一角
為何望母親一眼就如罰留堂

孩童只盼望歡樂 大人只知道寄望
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體恤對方
大門外有蟋蟀 迴響卻如同幻覺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就當重新手拖手去上學堂

陪我講 陪我講出我們最後何以生疏
誰怕講 誰會可悲得過孤獨探戈
難得 可以同座 何以 要忌諱赤裸
如果心聲真有療效 誰怕暴露更多 你別怕我

螢幕發光 無論什麼都看
情人在分手邊緣只敢喝湯
若沉默似金 還談什麼戀愛
寧願在發聲機器面前笑著忙

成人只寄望收穫 情人只聽見承諾
為何都不大懂得努力珍惜對方
螳螂面對蟋蟀 迴響也如同幻覺
Shall we talk Shall we talk
就算牙關開始打震 別說謊

陪我講 陪我講出我們最後何以生疏
誰怕講 誰會可悲得過孤獨探戈
難得 可以同座 何以 要忌諱赤裸
如果心聲真有療效 誰怕暴露更多

陪我講 陪我親身正視眼淚誰跌得多
無法講 除非彼此已失去了能力觸摸
鈴聲 可以寧靜 難過 卻避不過
如果沉默太沉重 別要輕輕帶過

明月光 為何未照地堂
孩兒在公司很忙 不需喝湯
Shall we talk 斜陽白趕一趟
沉默令我聽得見葉兒聲聲降

-----------------------------

第一次聽「Shall we talk」,其實有些不爽。不爽的原因不是歌詞填得不好 (這首歌可算是林夕其中一首得意之作),而是他的歌名。為何要用英文去表達這個意思?這是廣東歌,整篇歌詞也是中文 (Shall we talk」此句只出現了五次),但為何歌名要用英文?難道沒有中文的字句可以表達出相同意思?

不過,這個不爽很快就消失。歌詞的細膩,令我不再拘泥於歌名這回事。而事實上,「Shall we talk」這字句真的最能表達詞人的意思。

細心咀嚼過歌詞的人,會知道這首歌是講人與人之間缺乏溝通的問題。歌詞淺白,但筆觸細膩,令人很容易代入其中,會深切反省自己,有否試過和自己深愛的人認真談話。而我最想講的,是詞人填詞的工整。

有人話,這首歌是描述人的一生。歌詞第一段是男主角的童年,講母子之間的關係;第二段是男主角成年後,與情人的關係;第三段 (即最後一段) 是男主角年老時與兒子的關係;副歌則是詞人的心聲。而筆者覺得,歌詞是否描述男主角的一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個人,不論身處哪個年代,不論自己扮演著甚麼的角色,不論與誰人的關係,「缺乏溝通」這問題一直存在,而且沒有隨時間而改善過。

其實,這歌詞有幾個妙處。第一,「月光光 照地堂」所表達的角色互換。眾所周知,「月光光 照地堂」是廣東童謠,一般是父母在兒女睡前唱的。第一段的「明月光 為何又照地堂」,很明顯是主角身為兒子的角色時,對父母的質問,嫌父母太煩,不願與父母對話,連「望母親一眼」都像「罰留堂」般淒慘。最後一段來個首尾呼應,「明月光 為何未照地堂」,主角身為父親的角色時,風水輪流轉,終於明白父母被兒女冷落的心情,亦令聽者有更深切的反思。

第二,「喝湯」這動作貫穿了三段,但程度上和表達的東西也有不同。第一段的「不想喝湯」,是兒子逃避母親,「寧願在公園躲藏」和「目光留在漫畫一角」,都不想喝母親煲的湯;第二段的「只敢喝湯」,是一對感情已淡的情人,又不願向對方講分手,只顧各自看電視 (換著是現在,應該是各自低頭玩手機),「只敢」喝著自己的湯,也不敢和對方說話;第三段的「不需喝湯」,「不需」比「不想」來得更加決絕,「我唔係唔想,而係我根本唔需要」,我為甚麼要回家喝家人煲的湯,「我好忙,我有我嘅生活,唔好煩我」,顯示問題並沒有改善之餘,亦有變本加厲的情況。

第三,「蟋蟀」比喻之高低。第一段的「大門外有蟋蟀」,家人在門內的家中,兒子在門外玩耍,而詞人用了「蟋蟀」比喻為逃避父母而離家的兒子,「蟋蟀」只能發出唧唧的叫聲,根本不會得到任何「迴響」;第二段的「螳螂面對蟋蟀」,我覺得程度上更加明顯,因為兩者就算共處一室,但兩者的「品種」根本不一樣,何來「迴響」。

第四,「孩童只盼望歡樂 大人只知道寄望」和「成人只寄望收穫 情人只聽見承諾」之對應。此妙處比之前三個較為不妙,因第一段的「孩童」和「大人」是指母子,第二段卻用了「成人」和「情人」,並不對應。不過,意思仍然可以清楚表達到,各人都各顧各,不理對方的感受。

筆者最喜歡的一句就是「無法講 除非彼此已失去了能力觸摸」。全首歌的表達手法都比較冷靜,但這句的意思特別強烈,口語的意思是「你唔好話你唔識同親人溝通,除非你哋都死左啦,呢個唔係藉口」。講真,有很多人真的到死也沒有對親人或情人講過一句真心說話。

要研究及討論這首歌,真的可以多寫幾千字。算吧,讓我沉默一下,再用時間去與身邊人好好溝通,不要辜負詞人的苦心。Shall we talk? Yes!

MV Youtube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Qc5iMlDpw

2015年7月30日 星期四

歡樂今宵 (古巨基1997年作品)

歡樂今宵 (古巨基1997年作品)

作曲:黃丹儀
填詞:黃偉文
編曲:黃丹儀
監製︰陳德建 / 張佳添

從夢裡伊甸 來到我枕邊
夢與真之間 就只差一吋
要是留著你 真實地糾纏
怕沒權利 以後留戀

情愫與相思 如最愛的書
末了那一章 沒翻開的勇氣
故事何樣美 終極是分離
不敢好奇 沾污結尾

* 猶如 無人敢碰 秘密 現在被揭曉
明日想起 我們其實承受不了
歡樂今宵 虛無飄渺
再沒餘地 繼續纏繞
談情一世 發現 願望極渺小
留下一點距離 回味猶自心跳
歡樂今宵 虛無飄渺
那樣動搖 不如罷了 *

Repeat *

歡樂今宵 虛無飄渺
那樣動搖 不如罷了

------------------------------------------------

「歡樂今宵」是電影「求戀期」的主題曲,要了解「歡樂今宵」的內容,先要看看「求戀期」講甚麼。

詳細的劇情不講了,我只講重點。戲中的古巨基是一名戇直青年,一直視周海媚為女神,經常到disco看周海媚跳舞。他從來沒有想過會與周海媚發生任何關係,但在一次機緣巧合的情況之下,二人真的發生了關係。就在出現此情節之時,「歡樂今宵」這首歌也同時播放著。之後,周海媚離開,各不相干。

所以,「歡樂今宵」,是講「一夜情」。

當時是九十年代,社會的觀念較保守,對一夜情這種行為,並不開放。但以此為題材的「歡樂今宵」卻大受歡迎,當然,黃丹儀的旋律和古巨基的演繹固然出色,是成功的因素。但我相信,其實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這首歌的真正含意。

Wyman這份詞,正如歌詞所講,有少許「虛無飄渺」,亦比較深奧。我第一次聽了歌詞之後,根本不知道它說甚麼 (可能我當時只是一名純情中學生,程度又低)。只以為「故事何樣美 終極是分離 不敢好奇 沾污結尾」形容感情好來好去,不再留戀。原來男主角所指的「歡樂今宵」,「宵」是「春宵」的「宵」,也是二人的最後一宵。

其實這份詞並不需要作太多的解釋,明白原意之後,原本不明白的地方也變得清清楚楚。直到十幾年後的今日,筆者仍很喜歡歌詞的優美,而描述男主角對這回事的心態,也沒有因時代的轉變而變得不入流。「留下一點距離 回味猶自心跳」,對某些人來講,one night stand過後,彼此保持距離,是最好的留戀。

以古巨基一向的形象,要演繹這種意思,好像有點格格不入,並不容易令人接受。幸好,剛剛也說過,可能有很多喜歡聽這首歌的人,也未必知道歌詞的含意,所以,很多人也會將焦點放在曲調及演繹方面。我相信,這份歌詞未必是黃偉文的代表作,但這首歌絕對是作曲人及歌手的代表作。

所以,這首歌的成功,我會歸功於黃丹儀的旋律和古巨基的演繹,多於黃偉文的歌詞。但正因為歌詞的「虛無飄渺」,令我非常喜歡,直到現在亦然。

第二最愛 (古巨基1996年作品)

第二最愛 (古巨基1996年作品)

作曲:張佳添(BlackBox)
填詞:黃偉文
編曲:張佳添(BlackBox)
監製︰張佳添(BlackBox)

誰陪著我回家 你知道吧 不甘心嗎
當 我是傻瓜 不可點化
才放棄你 望著你走吧
其實與她 都間中吵架
無奈當天 說起婚嫁 還是挑選她

* 從前情人好嗎 現在幸福嗎 還生氣嗎
誰人何時替我 給你一個家
從前情人還好嗎 尚獨身嗎 還想我嗎
無緣成為最愛 卻又很牽掛
從前情人好嗎 自己都驚訝
哎呀呀呀分開 加倍念掛*

你不信吧 最懂得我脾氣 是你吧
其實那天 親你時 難忘記她
讓你 猜到吧 識破吧
由於心死 才會不說話
其實這天 當我親她
同樣一般那麼想你 難道你未明嗎

Repeat *

從前情人好嗎 幸福嗎 還生氣嗎
誰人何時替我 給你一個家
從前情人好嗎 獨身嗎 還想我嗎
無緣成為最愛 卻又很牽掛

DA LA…………
DA LA…………
DA LA…………
哎呀呀呀DA LA…………

----------------------------------

這首歌的歌名,令人有很多聯想,皆因出現「第二」二字。

情歌往往都是衝著你的「最愛」而來,這樣才算刻骨銘心,死去活來。為何要提及你的「第二最愛」?其實,細看歌詞之後,男主角口中的「第二最愛」,彷彿就是他的「最愛」。

恕我離題一回。初初認識這首歌的時候,令我想起林子祥的經典歌曲「最愛是誰」(副歌是「為何離別了 卻願再相隨」那首)。那首歌的妙處,在於男主角以為找到他的最愛,但相處了大半生後,發現最愛的竟是他的前度。「最愛是誰」歌詞中的「你」,是「現任」,但又不是主角的最愛;歌詞中的「她」, 是「前度」,彷彿就是主角心中的最愛。

說回「第二最愛」。歌詞中的「你」,是「前度」,預設是主角的「第二最愛」,但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出,「你」彷彿是主角現在的「第一最愛」;歌詞中的「她」,是「現任」,表面上是主角的「第一最愛」,但情況就像「最愛是誰」,「她」已開始淪為「第二最愛」。

「誰陪著我回家 你知道吧 不甘心嗎
當 我是傻瓜 不可點化
才放棄你 望著你走吧
其實與她 都間中吵架
無奈當天 說起婚嫁 還是挑選她」
---回想當日,主角可能因鬥氣之類的小事,與前度分手。歌詞一開始,便利用了鬥氣的方式激起前度的情緒,「依家唔係你飛我,而係我飛你」。但用詞愈「小學雞」,愈顯得對前度的念念不忘。主角最終「無奈」去揀選現任的那位,用到「無奈」二字,可想而知,「現任」已不是主角的最愛,或者可以這樣說,「現任」根本從未被主角認定過是他的最愛。

「從前情人好嗎 現在幸福嗎 還生氣嗎
誰人何時替我 給你一個家
從前情人還好嗎 尚獨身嗎 還想我嗎
無緣成為最愛 卻又很牽掛
從前情人好嗎 自己都驚訝
哎呀呀呀分開 加倍念掛」
---副歌這一段,充分表現出主角對前度的關切。「誰人何時替我 給你一個家」,已經將前度當成是自已的。「無緣成為最愛 卻又很牽掛」是騙人的,前度根本就是主角的最愛,但又不可輕易地被前度識破。「分開 加倍念掛」,這句簡直完全擊中了所有與前度藕斷絲連的人。

「你不信吧 最懂得我脾氣 是你吧
其實那天 親你時 難忘記她
讓你 猜到吧 識破吧
由於心死 才會不說話
其實這天 當我親她
同樣一般那麼想你 難道你未明嗎」
---這段歌詞將事實明朗化。主角毫不保留地顯示他的博愛,「那天親你時 難忘記她」「這天當我親她 同樣一般那麼想你」兩句互相呼應,主角在任何時候,都不會全心全意去愛一個人。筆者覺得,如果主角真的「翻啅」前度,到時的情況應該是「今天親你 又想起第二個她」。

在眾多古巨基的作品當中,「第二最愛」可算是筆者的最愛,除了歌詞之外,歌曲旋律也很得我歡心。其實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古巨基的演繹方法。我做過非正式統計 (即是隨意自己一邊聽一邊數),這首歌的假音比例高達兩至三成 (還有一些音很難分真假),連一些不太高音的音,都用了假音去唱,而且每個音都很短。我想表達的,就是,這首歌用這個方法去唱,會很難發揮得好。古巨基演繹這首歌,個人觀感,不算完美,但已屬不俗,也是他的假音代表作。

「第二最愛」曾被收錄在「黃偉文十年選」大碟之中,但事實是,Wyman替古巨基填詞的作品當中,最喜愛的並不是「第二最愛」。且看一看他對這首歌寫的序︰

「更愛的其實是《歡樂今宵》,可惜唱片公司不給版權,終於只得到《第二最愛》,哈哈,真的一語成識。」

所以,下次講「歡樂今宵」。

MV Youtube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rGqcLc4KmA

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天使的禮物 (陳奕迅2001年作品)

天使的禮物 (陳奕迅2001年作品)

作曲:陳輝陽
填詞:林夕
編曲:陳輝陽/金培達
監製︰陳輝陽@好好笑

每晚你也要駕著的士盼望
但聖誕夜誰來講快樂
每隔數秒要對著電話講你好
遇著你感冒 誰來問你的好

一路上夢想的櫥窗 誰憑勞力發亮
天未亮便在場 誰贈你勳章 炫耀你夢鄉

每晚企著過 為何都不肚餓
樣樣美食你也捧過 誰來請你坐
擔起一噸噸繁華的廢物
朝垃圾站 造福萬民 誰來贈你香薰

一路上夢想的櫥窗 誰憑勞力發亮
天未亮便在場 誰贈你勳章 誰在拍掌

* 我想將天使的小禮物呈上一雙翅膀
在夜空翔一趟 陪你看城市亮光
我想將這張咀親你額角好比高貴銅像
誰認識這大人物 霓虹燈因他更亮 誰來景仰*

Repeat *

我想將 雙手的溫暖附托在你肩上
我想將 鼓掌的聲線盤旋在你光環上
若你無言 讓天使合唱

---------------------------

我曾經看過一段訪問片段,陳奕迅講及「天使的禮物」的創作靈感。內容大致如下︰(其實可能和真實有很大出入,太久之前已忘記了,只是取其意)

「有晚喺條街上面拍戲拍到第二朝早,突然聞到好臭,原來係清潔阿姐倒垃圾。我見到啲垃圾被倒入垃圾車,壓咗一啲污水出黎,真係好臭,但阿姐仲輕描淡寫咁繼續講笑。之後我同輝陽同林夕講,可唔可以歌頌一下佢地,因為呢個社會冇咗呢班人,根本冇可能運作落去。之後,佢地就做咗『天使的禮物』。」

無錯,這首歌是獻給清潔工人,以及其他在別人眼中是小人物、小角色的基層人士。

雖則「職業無分貴賤」,但香港人的階級觀念仍然很重。專業人士、銀行家、名人,總之是收入高的,永遠是高高在上;銷售員、侍應、清潔工,永遠被人看低幾線。女兒找了個當銷售員的男朋友,母親會對女兒說︰「做咩搵個sales仔做男朋友呀,無前途架!」女兒自己當侍應很多年,父親又會話︰「快啲轉工啦,做waitress做成世咩!」鄰居是在垃圾房工作的,母親會對兒子說︰「唔好行咁近呀,好污嘈架!」這是現實,鐵一般的現實。

我相信,職業是有貴賤的,但不論是貴是賤,所有從業者都要受到基本的尊重。了解過「天使的禮物」的歌詞後,我相信詞人也有相似的想法,就算他們從不受「景仰」,也應受到尊重。

「每晚你也要駕著的士盼望
但聖誕夜誰來講快樂」
---「你」是的士司機。

「每隔數秒要對著電話講你好
遇著你感冒 誰來問你的好」
---「你」是電話接線生。

「每晚企著過 為何都不肚餓
樣樣美食你也捧過 誰來請你坐」
---「你」是侍應生。

「擔起一噸噸繁華的廢物
朝垃圾站 造福萬民 誰來贈你香薰」
---「你」是清潔工人。

這四段歌詞,我覺得重點不在於甚麼職業,而是「誰」這個字。你們工作不辭勞苦,做著別人眼中並不高尚的職業,但又有「誰」曾尊重過你們,又有「誰」曾對你們噓寒問暖?而全首詞共出現了13次「誰」字,証明詞人要深切地去強調這一點。

誰值得擁有天使的祝福?相信大家已經一清二楚。

講到尾,究竟誰是「天使」?原來是容祖兒。唔係講笑,歌中的女和音真的是容祖兒,我最初都聽不出來……

MV Youtube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xtXvf2wAVE

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落花流水 (陳奕迅2006年作品)

落花流水 (陳奕迅2006年作品)

作曲:Eric Kwok / 陳奕迅
填詞:黃偉文
編曲:Eric Kwok / Jerald Chan
監製︰Eric Kwok / Jerald Chan / 陳奕迅

流水 像清得沒帶半顆沙
前身 被擱在上游風化
但那天經過那條提壩
斜陽又返照閃一下 遇上一朵 落花

相遇 就此擁著最愛歸家
生活 別過份地童話化
故事 假使短過這 五月落霞
沒有需要 驚詫

流水很清楚 惜花這個責任
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 蒸發變做白雲
花瓣 飄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會過 各不留下印

流水 在山谷下再次分岔
情感 漸化做淡然優雅
自覺心境已有如明鏡
為何為天降的稀客 泛過一點 浪花

天下 並非只是有這朵花
不用 為故事下文牽掛
要是 彼此都有些 既定路程
學會灑脫 好嗎

流水很清楚 惜花這個責任
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 蒸發變做白雲
花瓣 飄落下游生根
命運敲定了 要這麼發生

講分開 可否不再 用憾事的口吻
習慣無常 才會慶幸
講真 天涯途上 誰是客
散席時 怎麼分

流水很清楚 惜花這個責任
真的身份不過送運
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
水點 蒸發變做白雲
花瓣 飄落下游生根
淡淡交會過 各不留下印
但是經歷過 最溫柔共震

---------------------------

「借喻」,是「比喻」修辭法的其中一種。「借喻」沒有「主體」和「喻詞」,只剩下「喻體」。借喻這修辭法,必須使用得宜,令讀者能夠透過作者對喻體的描述,理解主體是甚麼,否則讀者很易摸不著頭腦。

先停一停。為甚麼要我上中文課?因為,這份歌詞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巧妙地利用了「借喻」這修辭法。

歌名「落花流水」,很容易被人聯想到「被人打到落花流水」,有一敗塗地、狼狽不堪之感。當然,落在Wyman手中,應不會那麼草根。此「落花流水」,有古詩「落花有意隨流水 流水無心戀落花」之意,但主體剛剛相反。這份歌詞的意思是「流水有意 落花無情」。

好像很複雜 (是我將它複雜化了),其實並不複雜,只要將「流水」看成「男主角」,「落花」看成「女主角」,就一清二楚。

男主角心儀女主角,和她一起生活,但開心的時光永遠是短暫的。二人分開,男主角對女主角念念不忘,最後也學懂放開了。

故事結構雖然簡單,但其教育意義的力度真的很深很深。只要認真看畢整份詞,你的體會並不只是看故事那麼簡單。「講分開 可否不再用憾事的口吻 習慣無常才會慶幸」,世上根本沒有「誰不可以失去誰」,當你認定你現在的另一半是你的終身伴侶,他也可以隨時隨地在沒有任何原因的情況之下和你講分手,如果你太執著,視之為終身憾事,陰霾始終永遠不散。

有時愛情這回事,「認真你就輸了」。我不是教人愛得不認真 (我可是受「燕尾蝶」的薰陶啊),但詞人想表達,對愛情不要太執著,不要將愛情「童話化」,過去就是過去,如果仍不能抽離,對自己的傷害只會愈來愈深。

我最喜歡的兩句,是「水點 蒸發變做白雲 花瓣 飄落下游生根」。這個是大自然的現象,平凡得要命,卻深刻地帶出,分開後的二人,也可以各自擁有美好的生活。「這趟旅行若算開心 亦是無負這一生」,享受過程已足夠。

這份詞的妙處,是借「落花」和「流水」(喻體) 比喻「一對情侶」(主體),借「花朵落在水中,隨水飄浮」的自然現象,比喻「情侶結識、邂逅、分開的過程」也可順其自然,教人要懂得放開,不再死纏爛打。

願將這首歌送給所有為愛情受盡煎熬的人,願各位得到解脫。

MV Youtube連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7E0zdW50Bs

2015年6月17日 星期三

燕尾蝶 (Shine 2002年作品)

燕尾蝶 (Shine 2002年作品)

作曲:Barry Chung
填詞:黃偉文
編曲:四方果 / Barry Chung
監製:James Ting / Evi Yang

那些 胭脂色的 香檳色的 伸手可折的
段段艷遇 處處有染 都放在眼前
害怕採花 天黑路遠
情願對路邊燈飾眷戀

那些 玻璃鑲的 水晶雕的 一觸即碎的
逐步逐步 進佔世界 通向沒有完
地厚天高 如寂寞難免
誰家有後園 修補破損

燕尾蝶 疲倦了 在偉大佈景下
這地球 若果有樂園 會像這般嗎?

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
層層疊的進化 摩天都市 大放煙花
耀眼煙花 隨著記憶落下
繁華像幅廣告畫
蝴蝶夢裡醒來 記不起 對花蕊 的牽掛

那些 山中開的 天邊飛的 不知所措的
漸漸熟習 世界會變 不再受驚怕
為免犧牲 情願被同化
移徙到鬧市找一個家

燕尾蝶 存活了 在發射塔之下
這地球 若果有樂園 會像這般嗎?

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
層層疊的進化 摩天都市 大放煙花
耀眼煙花 隨著記憶落下
繁華像幅廣告畫
蝴蝶夢裡醒來 記不起 對花蕊 的牽掛

再也不怕 懷念昨日餘香
百合花 芬芳嗎?

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
文明是種進化 儘管適應 別制止它
力竭聲沙 情懷承受不起風化
叢林不割下 如何建造繁華
別問怎麼不愛它?
蝴蝶夢裡醒來 記不起 對花蕊 有過牽掛

---------------------------------------

本部落格的第一篇文章,我想奉獻給「燕尾蝶」。

選擇「燕尾蝶」的原因,是它同一時間表達了多種層次,一首歌可令我聯想到很多有感覺的主題。

最初聽「燕尾蝶」,聽罷,可能因為沒有特別留意歌詞,沒有太大感覺,只覺得Shine這個新組合,能唱到這種旋律的歌,好幸運。多聽兩次,特別留意到「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叢林不割下 如何建造繁華」,應該是講環保。沒錯,環保,這是第一層次,亦是大部分人對這首歌的認知。

對於「環保」這個角度,我不著墨太多,因歌詞比較直接表達得到,不用多說。

再多聽數遍,發覺有兩句歌詞比較突兀︰「那些 胭脂色的 香檳色的 伸手可折的 段段艷遇 處處有染 都放在眼前」亦即是開首兩句。如果純粹講環保,純粹借用蝴蝶的心態講城市化和污染問題,這兩句會顯得格格不入。我開始想,詞人可能只是借「環保」去比喻另一種東西。

「段段艷遇 處處有染 都放在眼前」,說穿了是形容人。再深入些去了解歌詞,發覺這歌可以比喻愛情。對,愛情,這是第二層次。

如果將「燕尾蝶」看成「尋找真愛的人」,「花」看成「真愛」,「繁華都市」看成「視愛情如遊戲的社會氣氛」,整首歌便可以解得很通透。

「那些 胭脂色的 香檳色的 伸手可折的
段段艷遇 處處有染 都放在眼前
害怕採花 天黑路遠
情願對路邊燈飾眷戀」
---尋找真愛是一條漫長的旅程,眼前的是多姿多彩的玩伴,捨難取易,是常人的心態。

「那些 玻璃鑲的 水晶雕的 一觸即碎的
逐步逐步 進佔世界 通向沒有完
地厚天高 如寂寞難免
誰家有後園 修補破損」
---社會上愈來愈多「玩家」,如果仍然為找真愛而放棄眼前的玩伴,難免要繼續寂寞。

「燕尾蝶 疲倦了 在偉大佈景下
這地球 若果有樂園 會像這般嗎?
---詞人帶出的疑問︰「尋愛太難,當初的堅持是否正確?真的不可以認真對待愛情?」

「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
層層疊的進化 摩天都市 大放煙花
耀眼煙花 隨著記憶落下
繁華像幅廣告畫
蝴蝶夢裡醒來 記不起 對花蕊 的牽掛」
---有些人被社會薰陶,活色生香,漸漸忘記了最初對愛情的堅持。

「那些 山中開的 天邊飛的 不知所措的
漸漸熟習 世界會變 不再受驚怕
為免犧牲 情願被同化
移徙到鬧市找一個家」
---眼見社會的氛圍逐漸改變,有更多原本對愛情認真的人,也加入「玩樂」的行列。

「燕尾蝶 存活了 在發射塔之下
這地球 若果有樂園 會像這般嗎?
---再一次的反思。

「再也不怕 懷念昨日餘香
百合花 芬芳嗎?
---想返轉頭?難矣!這個反問的答案,對很多人來說肯定是「不芬芳」。

「摘去鮮花 然後種出大廈
文明是種進化 儘管適應 別制止它
力竭聲沙 情懷承受不起風化
叢林不割下 如何建造繁華
別問怎麼不愛它?
蝴蝶夢裡醒來 記不起 對花蕊 有過牽掛」
---可以說,最後一段詞人開始變本加厲,表達出「現實就是現實」,你要「愛情」,就要放棄舊思想,要跟著用這種心態去走,簡直想將聽歌的人洗腦。「記不起對花蕊有過牽掛」,比「記不起對花蕊的牽掛」,來得更絕。完美的收尾。

如果用「第二層次」去詮釋這首歌,表面上詞人想聽歌的人也成為「玩樂」的一分子。但這感覺愈強烈,聽者也會有更強烈的反思,至少我會覺得我不應該這樣做,正如「這地球 若果有樂園 會像這般嗎?」其實不應該這般。換轉是第一層次,「城市化」令污染問題惡化,你應該將其合理化,「叢林不割下,如何建造繁華」,還是增加環保意識,一同改善環境,「修補破損」。相信各位已有答案。

這首歌的妙處不止於此。其實第三層次,可以將身邊所有的事待入其中。「燕尾蝶」看成「有理想、有堅持的人 (即是你本人)」,「花」看成「你本來的偉大目標」,「繁華都市」看成「將你視作異類,不斷為你喝倒彩的人」。最終你會被同化,變回一條「鹹魚」?還是繼續堅持,最終取得成功?

一份好詞,要用合適的方法去帶出信息。「燕尾蝶」既講「環保」又講「愛情」,一點都不勉強,層次之高可想而知。這亦是筆者鍾愛這份歌詞的最大原因。

Shine (其實是徐天佑獨唱) 能唱到這首「曲詞皆妙」的作品,實在是福氣,可惜的是Shine在當時只是新進組合,並未能為這歌帶來任何歌曲獎項,反而這歌有份為Shine帶來了多個新人獎項。

最後,想用Wyman在「黃偉文十年選」的序,對「燕尾蝶」的評語作結︰
「如果從來沒有寫過《痛愛》,也許就不會得到寫《燕尾蝶》的機會,但如果沒有《燕尾蝶》,一百張《痛愛》的訂單,都會把我悶死了。我最不明白的是,年年有人說情歌氾濫K歌悶,為什麼當神聖的一票落到他們手上時,投出來的最喜愛歌曲年年都仍然是他們最看不起的情歌K歌呢?
蝴蝶夢裡醒來記不得,對花蕊,有過牽掛。

會否令你想到更多的層次?